剧情介绍

4000年前,埃及艳后与大将军坦图斯之间擦出了违禁的情欲火花。处刑时两人的惨叫声中却有一丝安慰,因为忠仆泰塔已把他们的孩子放进尼罗河里,祈求河神大灵蛇的佑护。4000年后,年轻的考古学家罗兰和她的丈夫杜瑞德在尼罗河畔捡到一个孩子,为他取名作哈比。命运指引他们走入埃及马西莫时期奴隶泰塔的坟墓,并在墓中发现了七个卷轴,上面记载了上古埃及宫廷内发生的一切,但记载着拥有大量宝藏的法老墓地址的卷轴已经成了碎片,两人决心复原第七个卷轴。但即将成功之时,文物大盗席勒抢走了卷轴,并且杀死杜...

评论:

  • 淦韵梅 5小时前 :

    没想过会看到一部有古典美学意蕴的命题战争片。

  • 起坤 6小时前 :

    拍摄技术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形式美的意境,声音质量可以说是灾难,运动镜头像是刻意模仿诗意电影,给我留下印象的反而是固定镜头。最后电影署名是国美,导演在职员表的位置也不突出,可能这也是一部甲方主导的电影吧。

  • 馨钰 5小时前 :

    但是画面暗过头了,估计激光幕看起来会好一点。

  • 锦寒 5小时前 :

    看到有人在认真拍电影,还是感动,不太愿意苛责。

  • 梁麦冬 8小时前 :

    有些地方设立的挺有诗意,比如血雨,洪启辰的精神恍惚,看见了自己并且杀死了自己。但是整体比较乏味无聊,所以中间我看得有点犯困,色彩处理得并不是很好。

  • 针平卉 5小时前 :

    没有想到红军题材可以有这样的表达,1935的浙江,水乡,小溪山林,芦苇池塘,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的小规模的战斗。小人物的动线虽不如大部队千军万马的浩瀚,但却有一种水滴石穿的坚毅感。去完成一个只剩自己知道的艰难任务,战友们一个个的离去,被追赶围剿的落魄感,让人物更可信更饱满。

  • 蔡湛雨 4小时前 :

    新瓶装旧酒:用并不精致的(伪)风格化摄影和美术去包装一个老套的故事。剧情上学1917,视觉上学伊万的童年,但是1917的缺点全学了过去,老塔连皮毛都没学到。

  • 真格菲 0小时前 :

    “我们都是自己人”也是挺讽刺的,只能说胜者为王吧。上面斗争的时候,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 督春娇 0小时前 :

    这部片子的战斗场面还是不错的,也足够残酷。形式确实很新颖,仔细看还是挺好看的

  • 祁似爨 9小时前 :

    有一些镜头真的唯美中充满着苍凉

  • 熊诗筠 1小时前 :

    血雨+1星。大量推拉长镜头设计使得画面沉闷,叙事与人物描写都被框架化。中段的表演甚至开始像舞台剧…说是诗意电影,但传递的力量远还不及他人作诗。理解主创的辛苦,做电影的困难,电影永远无法挑选观众,制作一部专业和非专业影迷都爱不释手的作品才是电影人应该追求的东西吧。

  • 藩凡儿 7小时前 :

    国内能出现这种诗性风格的战争电影,就已经是一丝希望的迹象了。能看到《伊万的童年》的影响。

  • 泉凡儿 7小时前 :

    当我们放弃贩卖某种廉价情感而从“人”出发,寻找诗的味道……它让我看到某种希望

  • 鸿初 6小时前 :

    5分及格。中国美院出品,苗正根红,学院血统纯正。画面、构图的确考究,迷蒙,暗调,低饱和宛如中国水墨质感也称得上意境。但电影终归是一门综合艺术,即使历史真实背景题材,那也得说得清完整的故事。美则美矣,叙事只能说毫无节奏。压抑悲凉气氛有余,人物是一个都看不清。三层幻觉的拍摄风格多少有点黑泽明《梦》的意思,但插入方式过于生硬,感觉不是入梦,而是受伤用的草药里加了迷幻蘑菇,到点儿了,发作了。对于“生与死”的挣扎,“反英雄主义“立意难得,但呈现不到位,就变成了徒有虚壳的美,及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

  • 龙权 1小时前 :

    写了一篇长评,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电影结尾完全扭转了我对电影的评价。

  • 茹锐志 5小时前 :

    #2021青年导演海上影展 听口音就知道导演是老乡,果然是摄影感大于电影感。配音虽然是方言,但是夹在影片里确实有些怪。为老乡导演再加一星!!!

  • 练雨雪 7小时前 :

    不过本身脸盲的我实在没记住人,说不上完全看懂故事……

  • 绍香卉 7小时前 :

    最后一句台词很重要,内战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很多死去的都是非常年轻,可能十八岁都不到的小伙子小姑娘,活下来的人何其有幸。我相信好的战争片就应当成为反战片。

  • 梁树 6小时前 :

    除了部分摄影和最后一个镜头的设计,妥妥的抗日神剧😅

  • 饶璞玉 2小时前 :

    非要这样装逼拍电影吗(裂开)......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