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发个人资料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06

导演: 王久良

剧情介绍

人类在享受物质消费时,留下的是垃圾和污染。王久良通过拍摄垃圾,来解读繁荣背后的中国,追溯出口垃圾的国家,发现了一个被物质裹挟的世界。
 中外对话: 即将完成的纪录片《塑料王国》,与之前的《垃圾围城》和酝酿中的“世界的垃圾场”相比,拍摄重点和视角有什么不同?
 王久良:《垃圾围城》拍摄的是北京周边的垃圾污染状况。《塑料王国》呈现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在中国处理的情况。但到达中国的垃圾不仅仅是塑料,所以现在着手做的一个片子叫“世界的垃圾场”,片名还没定下来。这意味着我们要跑遍全中国寻找洋垃圾的踪影,这是个全面的地毯式的搜索。
 片中的“塑料”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指废旧塑料本身,但它还有第二个更深的含义,表现的是外表的繁荣、实质的脆弱,类似经过 “plastic surgery” (整容手术)后,呈现出来的光鲜的外表。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看起来物质繁荣,但背后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代价是巨大的。如果你连命都快没了,赚钱又有什么用呢?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这些指标算下来的话,你会觉得中国的发展看起来很了不起,但其实很廉价、很脆弱,所以新片英文名字叫Plastic China,就是为了陈述这个主题。
 这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吗?中国因为环境问题在国际社会饱受争议,但国际大家庭实际上也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这其中就包括向中国输入垃圾。
 还有一个更隐性的问题是“出口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商品制造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当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廉价商品运往国外的时候,带走的是什么?是资源,能源。留在中国大地上的是什么?是污染!
 中国的商品运到你们国家,你们的垃圾又运回中国,生产和抛弃垃圾的环节都在中国,你们是消费者,那我的命运是在为你服务。
 当国外的人们在享受着“中国制造”所带来的便利时,是否想象到,你们的生活是建立在另一个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发展代价之上的!

评论:

  • 明夏青 2小时前 :

    6.gogogo,早点搬家不就没事了,当然可能那小男孩的小女朋友就没法了,最后的告别还算好结局,爷爷死了,就就奶奶一个人在那儿

  • 尚嘉玉 4小时前 :

    很私人的影像 人生中第一次搬离熟悉的地方 院子 喜欢的女同学 数学成绩 大街上认识的又拽又粗野的哥哥姐姐 这是孩子的世界 和大人的一样复杂 这也是成长中的第一次告别 就像影片开头 用孩子的“屠龙盾牌”去抵御暴力 另外 彩色的电影银幕 反映到眼镜上也是有色彩的 有电影的片段总是最欢乐最放松的

  • 尧休 0小时前 :

    几乎看不到导演的野心,精心布置的街道和不痛不痒的台词同当时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腥风血雨紧张形成了严重的割裂。全然不能以一句“孩童之视角”掩盖导演过于追求唯美形式的干枯品味。《自己去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也都是以孩童视角,在这中间往往传递一种环境异化与教育引导的渗透,当所有人都被整个不安的社会环境所裹挟,那孩童视角便更加残忍锋利。这部影片并没有看到,俨然是平淡而又生活化的流水账。父亲的矛盾是纳税和赌马,母亲的任务是在暴乱中教育小孩,整个家庭是游离于斗争之外,外界的环境矛盾中心并不是靠几场骇人听闻的教父演说的戏码就能阐明清楚的。

  • 寻夏柳 5小时前 :

    Go! Go now. Don't look back! 结尾朱迪丹奇喃喃自语目送一家人离去,电影酝酿已久的乡愁也到了高潮。但也许是那段北爱宗教暴乱的历史过去沉重,削弱了主题,特别是从孩子的视角看许多桥段设计过于刻意,太像舞台剧不够自然,感染力欠缺。不过,诗意的摄影加超赞的配乐,以及演员整体在线的演技,还是值得推荐。最后,豆瓣评分这么低,难道观众口味都喜欢国内院线电影了🤮?

  • 员梓露 8小时前 :

    三百年根源的对立,二十世纪后三十年的流血冲突,几次在内战边缘。政治,民族,宗教,这些蔓延在街道社区的仇恨,隔阂,冲突,是笼罩在每一个离开或者留下来的人一生之中的。直到今年还在因脱欧的爱尔兰海边界问题,芬党领导人的防疫问题而引发冲突流血及恐吓。比照电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以轻佻,软弱来批评的。这种视角的选择,是艰难前进的和平进程中,可贵的真挚感情。

  • 归冬菱 5小时前 :

    肯尼思布拉纳的导演才能属实有限,开头那混乱的调度,炫技是为了让观众头疼吗?视点过于散乱。但后面渐入佳境,情感还是加分的,布拉纳拍出了那种乡愁,尤其是跑路前的犹豫不决

  • 嘉依云 7小时前 :

    pop说,“你是贝尔法斯特15区的巴迪,无论你去哪里变成什么样,这永远是事实。” 所以故乡是离开故乡以后的身份证,也是漂泊在外的一份安全感,像牵着风筝的线一样。好像很多导演最终会拍一下自己的故乡,让我想起贾科长说的回望故乡赋予我们获取看世界的最初的经验。

  • 守星河 5小时前 :

    前半部分一直不能理解这部电影到底在表达什么,只感觉到了冲突和纠结,宗教不可调和以及深层的底层贫困问题,母亲为什么不愿意离开这个混乱的地方……这些仿佛生活一般复杂难忍,随着深入,我理解了,这就是那些人的生活,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留下、离开、迷茫,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选择。

  • 优露 8小时前 :

    最终全家迁往伦敦,临行妈妈准备了一小束花,爸爸陪同,送给小姑娘。感人的点。

  • 同飞兰 9小时前 :

    片中所寄予的乡愁在可说是虚无缥缈的典型。看似精致的背后,是空虚的内核。卖力的煽情也很难达到共情的效果无非感觉抓马罢了。

  • 侯孤阳 5小时前 :

    肯导这次拍自传算是用了心思,情感真挚,但缺了一丝细腻。有些表面的技巧,旋转运镜构图色彩等在这类作品里不能加分甚至减分(当然如果波洛侦探里能继续发挥还挺期待的),不能掩盖住情节松散和punchline的缺失。表演上,妈妈部分片段有点用力过度了(太戏剧了hhh),其他都还不错。

  • 旭琪 9小时前 :

    的确有点像《罗马》,都是黑白,都是回忆性质,但整体质量还是有差距

  • 卫海全 1小时前 :

    很私密的个人回忆。“你为什么拿这个洗衣粉”“biological(含酶的)”笑死我了哈哈。以及雷神漫画暗示了男主长大最终执导了雷神电影么哈哈哈哈。整部电影太工整啦,看评论说不如Roma,确实。

  • 克帛 8小时前 :

    我就觉得男主眼熟,后来发现是黑灰飞~用小孩子的眼睛看动荡的社会,没查点儿英国历史背景容易跟不上,能给到七分

  • 宁元忠 5小时前 :

    疑惑的镜头和疑惑的色彩运用。并不能好好回忆的回忆录

  • 明采南 1小时前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名为故乡的城……怀旧感赞,摄影赞,构图赞,演员赞,配乐赞,剧本赞,但肯尼思拍得并不赞,过多自身经历的情感投入让他无法拍得更好,细节决定成败,但这部电影的细节严重缺失,人物塑造都是佳句无佳章,很多本可以更好的片段都可惜了。承认质量一般,不过我个人很喜欢,爸爸的歌喉,妈妈的泪水,奶奶的眼神,爷爷的台词,每一个都狠狠地击碎了我的心。7项提名,看好原创剧本,是个好剧本,不过能拍的远远比这更好。

  • 习心远 9小时前 :

    虽然都是很零碎的片段,拍得还是挺可爱的。很有French Cinema的气质,比如类似于Cléo的色彩运用,比如对日常生活的侧重,比如使人想起Les 400 coups的主角;但缺少的是对“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的表达

  • 初岚 1小时前 :

    可以看作是一部治愈的家庭亲情剧 除了黑白光影 和《罗马》截然不同

  • 卫杰涛 9小时前 :

    C. 想要展现孩子眼中童年滤镜下的世界,却只会像赶场一样堆砌技巧,直到糖衣厚到消灭了所有质感。炫技炫得像一部韦斯·安德森的半成品,又无法做到人家的极致和精美,最后只能是不上不下割裂紊乱又时刻招摇到惹人烦的空壳。

  • 华翰 0小时前 :

    技术很流畅,非常多的景深镜头运用,非常多的对比节奏的对比构图的对比等应用,蛮好的学习案例;今天赫然发现是哈利波特和密室里那个绣花枕头教授导的………震惊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