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阿尔巴尼亚移民家庭的亚拉,一家五口住在德国汉堡,她每天穿梭超市工作与家庭之间,有如游魂找不到生活方向,直至遇到琪琪,两人爆發奇妙的默契,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自在。然而保守的父亲为她选择了丈夫,雅拉决定逃离家庭,与琪琪开车上路,有如《我俩没有明天》的邦妮与克莱德,必须冒险迎向未知,才有机会得到爱情。
  出生于喀布尔的德国导演阿里哈基姆,首部长片《妳俩没有明天》透过爱情故事,揭露西方与伊斯兰的宗教、族群等文化冲突,全片前半部有如浪漫女女版《爱在黎明破晓时》,后半部随剧情急转直下,一场青春爱恋的《陌路狂花》教人惊心动魄。

评论:

  • 诗凝思 1小时前 :

    好处一是没有做成一个串讲,而是截取了一周的时间来映照一生,二是ttm原本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音乐是参与了叙事的,缺点大概还是四平八稳甚至俗不可耐,电影感不够,舞台和电影有剥离感,说到底还是想唱就唱,mv串烧,而且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力所不逮,淡化了社会和时代背景。但作为导演处女作和音乐片,已经值得肯定了,观感流畅,节奏好,对于主角本人的指摘我觉得也恰是优点之一,就是呈现出了创作者的自我、偏执、孤独和痛苦,也是他的才华所在和灵感来源,呈现了舞台的高不可攀又触手可及,艺术家的孤独和爱,we all leave with an unfinished song. 加菲太好了!

  • 邢向南 7小时前 :

    我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美国人有这么严重的30岁年龄焦虑。明明有朋友关心,有业内大佬赏识,打零工就能住得起这么大的公寓(也并没觉得这公寓有什么不好)。加菲是一类我get不到魅力的演员,演天才艺术家的角色更没有说服力,全程无数次想狂扇他。结尾处原型本人的录影带都要更动人许多

  • 豆季同 7小时前 :

    Jon的第一场试片会结束后,好评如潮但无人投资,他问经纪人“那我现在该怎么办?”,经纪人说“写下一部,写完了就再写一部,一直投稿直到有回应为止,这是大多数剧作家的宿命。”有才华的人终将被看到,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只不过除了这段,全片剧情和音乐都不怎么打动人,不及影片最后Jonathan Larson本人的影像有感染力。

  • 蒲彦君 1小时前 :

    我大概是对音乐剧电影免疫了,影评人评价这么好的电影也没觉得多好看😅。上次给我惊喜的音乐剧电影还是《巴黎小情歌》,可以看20遍。

  • 辰澄 2小时前 :

    前半截有点碎,后半截有点拖。但是老夫人都走了(“不要哭,我都听不见我自己死。”),这会不会是最后一次看到唐家屯呢……

  • 艾绿兰 6小时前 :

    The end of an old ag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 霞初 1小时前 :

    "Cages or Wings, which do you prefer? Ask the birds."

  • 营怀绿 0小时前 :

    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加菲拥抱女友时手指轻敲女友的后背,不要爱上艺术家,他会汲取你生命的能量和养分豢养他的作品。

  • 池滨海 2小时前 :

    五颗星献给乔纳森拉森本人,come to your senses我可以无限循环。希望全世界所有怀抱梦想的人都百年不老。

  • 裴以松 6小时前 :

    这才是能淋漓呈现当下流媒优势的音像制品,尽管电影语法/结构性较弱,LMM还是为其注入了难得轻逸的律动感。两种艺术体裁的融合不止体现于即兴唱段,还有情绪和画面的巧妙对接(泳道幻化成的五线谱,经典的天台抒情段落,偌大体育场内孤独的钢琴)。喜欢用脱口秀做scene-switching point的创意,观众直到结尾才露面,是对叙事上自传式口吻的印证。很多细节固然还可以深挖,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业已令人动容。生命倒计时前的任性执着,恰到好处的鸡血和感伤。

  • 那瑞锦 0小时前 :

    自我感动罢了。精准的剪辑和抓人的旋律很容易就渲染出情绪,也很容易暴露出剧作的空洞。优秀传记片不同于粉丝电影之处就在于人物的立体和表达的独立。而本片在这两者上的绝对短板让其注定只能是粉丝电影。本片其实在中途抛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议题以及随之带出的矛盾:艺术家将正在进行中的亲密关系作为创作素材是否有悖于伦理,以及艺术家人格固有傲慢的消极一面。但是这两组矛盾全都在最后伴随着主角早已被观众所知的成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所有的精湛技术只是为了讲一个1.0的鸡汤奋斗故事,再动人的旋律也会变得无聊和虚假。就传记片而言,本片导演离拍出《登月第一人》的查泽雷差着十万八千里。

  • 骏晖 4小时前 :

    初代人物的渐渐落幕大概也预示着这部剧的尾声,群像依旧出色(群演拍电影那段真的很泪)。巴罗这个初代反派终于走到了故事结尾,却被名正言顺的剪的莫名其妙???只能当给情怀补票了!!

  • 桑泰然 7小时前 :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友情爱情和事业,任何东西在时间下闪光,在时间下褪去,又在时间下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一部关于音乐的故事,镜头前的加菲在歌唱,镜头后面的导演在编排,这些都是映射创作者的内心,这才是平凡的故事收获的感动! 听,tick,tick。。。Boom!

  • 穆恨云 6小时前 :

    天花乱坠但毫无重点、不知所云。严格点说连合格的cliché 合集都算不上吧。(尤其老爷身世那条线只想让我大喊“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 栋逸 7小时前 :

    其实他自己选择的答案,已经显露在头一句歌词里了。“牢笼还是翅膀,你喜欢哪个?去问飞鸟吧。”

  • 昝香蝶 3小时前 :

    哭崩溃了……对rent无感的我,却在这两个小时里不断被rent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冲击。roger,mark,angel,mimi……他纪念了他们每一个人,他们永在。

  • 茜枫 2小时前 :

    滴答,滴答……嘣!

  • 祁毅伟 7小时前 :

    Ah you British. 没想到死亡也能成为happy ending的一部分,服装超——好看,甚至比剧版还更上一层楼。故事稍显老套,放在两小时的电影里说好听是行云流水,不好听就只有流水。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边影院的屏幕如此,整个色调要比豆瓣上的剧照暖一个调,由此南法视觉效果加分太多。

  • 蒿曼文 4小时前 :

    事业、爱情和生命的三重“倒数”注定本片会在紧迫和焦虑中不断加码至情感过载。在《倒数时刻》独白表演的基础上,电影没有追求类型内常见的复杂调度和编舞,而是依靠着大量快节奏的平行蒙太奇,配合着急促、重复的音型还有搬演的纪录片资料,处理好了戏中戏两层叙事结构,它们成为了彼此的镜像,最终发表会上合二为一;同时又以一种侵略的姿态直接压迫着观众的情感体验。那段可能是全片唯一同期声拍摄的钢琴Solo最终让我们在精疲力尽中走到情绪的高潮,而后电影竟一种温暖的姿态收了回来,稍有勉强但未尝不可。“纽约无人快乐”,加菲的表演让人回想起金·凯瑞在《月亮上的人》中的那般痴狂,在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是破碎且泪眼朦胧的。

  • 畅龙 2小时前 :

    五颗星献给乔纳森拉森本人,come to your senses我可以无限循环。希望全世界所有怀抱梦想的人都百年不老。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