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万同胞是多少人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1994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卫强 2小时前 :

    好喜欢Hunter,哈哈哈

  • 吕思雅 9小时前 :

    虽然有点传奇,但是艺术表现形式和给人的感觉都是上佳的,感谢那些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 巴俊誉 8小时前 :

    2021.9.25周六,跟闺蜜去到电影院,真的片源紧缺啊,这之下选的排片量最多哦《峰爆》。如果把煽情的情节收一收,其实非常好看,侧面体现了山区高铁的不容易,当年的铁道兵到今天的中铁,付出的心血和劳动力,确实挺难得。溶洞探险和徒手攀山,算是拍得不错啦

  • 东郭语兰 1小时前 :

    喜欢摇滚,但死亡金属不是我的菜。校园乐队的故事有很多电影了,大提琴也可以玩摇滚还是挺意外的,不过很过瘾。乐队大战铺垫的很多,没想到就是个小型舞台。感觉背景单薄了。另外,大提琴从来没在一起排练过,上来就是这么切合不太可能啊。虽然艺术加工过,但也不是这么玩的啊。抛却故事之外,看一看摇滚元素,想想当年那些老炮,还是可以的。

  • 卢竹悦 6小时前 :

    中国速度、中国技术、中国亲情、中国故事,都是催泪弹,这源于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才真真能打动人心。

  • 台宵晨 0小时前 :

    家里有老铁道兵,带着从来没进过电影院的他去看,结果一个老硬汉也在偷偷啜泣,搞工程的人外面讲出去人家都以为你是包工头,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建设者,遇到过多少自然灾害,失去过多少战友同伴。这部电影真好啊。

  • 孛怜雪 4小时前 :

    豆瓣评分比预想中的低,用灾难片的形式把中国铁道兵和基建人救灾的故事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徒手攀岩,可是这个为什么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呢?就是因为他们在用生命创造奇迹啊!!洪工代表的当下中国铁建,老洪代表的就是无数牺牲的老铁建人呐!灾难片中融入了感情戏是和西方灾难片差异较大的点,朱一龙和黄志忠搭档上演父子的戏份让人动容,每一个配角分寸和感情投入都刚刚好,最后点赞一下朱一龙的演技。

  • 卫栋 6小时前 :

    0912首映 | 比想象中好得多,前半段每个人物的状态都很准确(可能除了高端指挥部),节奏起得飞快,文戏铺得见缝插针,基本都立得住。有几个视觉效果真是很震撼……后半段稍有点潦草了,不过歌谣起来那段还是蛮好哭的。朱一龙黄志忠稳定发挥,陈数气场全开,焦俊艳超绝可爱我好喜欢小靳!!!!

  • 愚灵秀 8小时前 :

    本以为内地的灾难片会是一场灾难,但没想到意外的还可以。不知道是影厅的锅还是电影本身,色调过于暗导致有很多场景没办法看清演员在做什么。

  • 德依美 6小时前 :

    还是很有趣的青春片。大提琴和重金属摇滚融合的真完美,喜欢。

  • 卫浩天 9小时前 :

    基建是中国在新时代最为世界所瞩目的伟大成就之一,而其里的艰辛与困难是难以为外人道也。《峰爆》截取了中国宏伟基建版图里一幕过山隧道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保护历程,呈现了基建工人的伟大与可歌可泣。观影时数独哽咽,致敬和平年代的中国铁道兵。

  • 家钊 8小时前 :

    披着重金属壳子的校园青春片,注定会被黑金死金粉怒批,建议还是去看重金属囧途

  • 少罗绮 2小时前 :

    当年我们大学里最牛逼的专业,就业率百分之百,但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向家庭和生活低头了,这种工作只能靠出差和加班补贴,在总部办公室的人工资相当低的。退缩的人不应该嘲讽,但坚持下来的人应该被歌颂。

  • 亓官博超 1小时前 :

    首先声明算朱一龙粉丝,带着一点粉丝滤镜看完的作品。特效做的最好的居然是片头地震,中间和结尾炸山不知道是为了赶工还是什么的有点一笔带过,没什么大场面。洪氏父子矛盾又又又又是老套的一路,虽然最后的和解挺感人的,但是没必要反复提及加大篇幅描述(拜托你们在逃命啊,大家都看笑了好几次),以及父子徒手攀岩那段实在是玄幻起来了(场面节奏跟不上很尴尬)

  • 勇枫 4小时前 :

    作为青春剧,我觉得阔以!三个主角的颜都不错,音乐表现也可。

  • 侯千雁 5小时前 :

    台词尬,又红又专,摔下悬崖还要敬礼🐮🍺,五分钟人就没了你让人家接电话,合着根本就没打算救让人家留遗言是吧,最后徒手扒飞机🐮🍺。搁这cos超人呢?你还不如放铁道兵的纪录片。

  • 僪彬彬 8小时前 :

    结尾有点夸张了 不管是突然出现的父亲 还是爆炸前的猛然一跳.. 稍微有点不大能接受。

  • 初星 2小时前 :

    多来几段不行吗? 整体是一般的,几个小段还能欢乐一下;放松放松吧~

  • 应凡儿 5小时前 :

    体验了影院的4D特效,座位还会跟随剧情的场景运动,还会吹风,但看剧情不得不感叹这就是电影啊,现实中咋敢徒手攀岩和跳崖搭直升机呢。另外让父亲被牺牲掉这种剧情也不知道编剧是咋考虑的,是踩着父辈的尸骨成为英雄才能够煽情吗

  • 巨令雪 8小时前 :

    特效很出戏,节奏也不太好,剧情更是毫无逻辑可言。当我们想歌颂一个人,前提是要把他当成一个人,而不是神。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