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周笑柳 3小时前 :

    德国是不是演员不多??这次希林跟小姨又合作了,无主之作就觉得小姨很美美美美

  • 戏斯乔 3小时前 :

    复古的画幅和色彩感,搭配了极具现代感的拍摄和剪辑方式,确实让曾经与现在的边界模糊。我在想,法比安的文学与社会批评素养,与他愿意冒险不顾自身安危的善良。也许最后的死,是给予他不去经历以后几年黑暗时期,最终落得更悲惨结局的无奈。

  • 华远 5小时前 :

    因为清醒 所以绝望 所以无所适从 所以格格不入

  • 勇枫 7小时前 :

    讨厌这个“在希望中意外死亡”的烂结局,做作。

  • 充元旋 6小时前 :

    平实,甚至可以说平淡,几乎不加任何修饰。这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堂历史课。让我们能够通过一场会议的内部视角,去观察这个历史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体制中是如何做出的。这是一堂异常昂贵的课程,也是一场始终未被充分吸取的教训。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也正在发生。

  • 卫博通 9小时前 :

    最后一段很精彩,应该是秘书长,对于灭绝犹太人政策本事并未直接挑战,他没有直接庇护犹太人,但是,他也知道作为人性的根本,杀人,而且是屠杀,一定会深深扭曲每个人的人性。虽然屠杀者貌似强者,完全碾压众人的生命,但是,他自己之后的生活,精神上的煎熬,将永无止境。

  • 周书雁 3小时前 :

    如此大的邪恶,以一场相对文明的会议形式达成。

  • 惠问寒 5小时前 :

    “活着只是侥幸,死亡才是必然!”悲剧的时代,任何欢愉都是罪恶。

  • 似嘉树 8小时前 :

    用七十年代的技法,讲三十年代的故事,一个人游荡的意识,旋转在已知是悲剧的历史。

  • 呈初 9小时前 :

    《法比安》,五星。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片子了。绝望到窒息。纳粹上台前两年的德国,文学博士、电影演员、画家、皮条客、酒吧表演者……,众生像。一个对毁灭和被毁灭最敏感的群体。失业,失去爱人,最好的朋友自杀,最后还在奔向希望的路上死于一场自找的意外。人生如果这样残酷,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奔向毁灭吗?如果可以避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其实,什么都做不了,因为这就是最易被毁灭的类型,这是文人的硬伤,更是导演的悲伤。如果没有了文人,这世界会好吗?导演实在是太绝望了,透过屏幕都可以感受到他的枪口对着你,也对着他自己。

  • 俞鸿德 4小时前 :

    1931年,彼时32岁的雅各布·法比安死于溺水,在他的小本子上写着“我要学会游泳”。

  • 建诗珊 7小时前 :

    疫情时代又一部精彩的低成本室内电影,就像《人民的名义》一样,看官僚们唇枪舌剑的会议也比很多大场面还过瘾。“远程无接触的屠杀可以减少执行者的负罪感”,德三真是把人性玩明白了。虽然这段历史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再看一遍仍然触目惊心。

  • 卫东 8小时前 :

    万湖会议的会议纪要只有15页,但却决定了600万犹太人的命运。会议记录人阿道夫·艾希曼在二战后,逃到了阿根廷。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指示,必须把艾希曼带回以色列公开审判,“活的最好,死的也行”。摩萨德局长带着11个人亲赴阿根廷,有惊无险地将艾希曼“绑架”回了以色列。在3000多页的案情记录面前,艾希曼被判处有罪并被处以绞刑,算是给“万湖会议”划上了一个句号。

  • 仲孙浩涆 8小时前 :

    好多德国电影都能表现出来那个年代的颓废感。

  • 张廖烨烁 4小时前 :

    在省博聽紅樓夢解說的時候,解說員先說到胡適先生的派別,後又說到王國維先生的派別。她說王國維先生認為悲劇有三種。

  • 天歌阑 0小时前 :

    就像是克拉考尔社会学著作的电影版本,混乱的熵增导向疯狂的张力,事件变为即将到来之物。通过介于历史先锋主义以及Dogma95的主观视角祛除了有失真实的史诗光环,还原为一种正在经历的激进“此在”。《法》不是政治史,而是精神史,在高度分裂的影像碎片之中,影片的开场却以一个历史时间的长镜头宣告了巴赞摄影现实主义的终结,又在动线上与结尾的“下降”相对——作为对幻觉机制的进入和退出

  • 卫灵轩 1小时前 :

    开场不知道在干啥,后面我就走进了他的世界。

  • 华彩 2小时前 :

    浪费3小时的时光,就为了看一个自诩为道德品质自命不凡,却又在社会上卑微如蝼蚁的普通人走向无力的毁灭。

  • 叔乐音 0小时前 :

    2、结尾很悲伤,正当美好恋情修成正果时,法比安竟然因为救小孩而溺水而死了;

  • 寿琼思 0小时前 :

    我做过很多事情,唯一没有做的,就是自杀,但我还有时间。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