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克帛 6小时前 :

    以下涉及剧透

  • 卫家欣 1小时前 :

    旧时代的英国贵族生活,其实中国人理解起来略微有点割裂,贵族和仆人身份悬殊,但又有点相敬如宾,仆人们在楼下自己的餐厅吃饭座位又和贵族们极其相似。哎,都是天生的,生来是贵族就啥也不用干享福,生来是仆人就勤恳工作老老实实。另外不是很理解为啥英剧这么喜欢表现同性恋,比例有那么高吗

  • 岳帅梦菲 5小时前 :

    制作幕后班底要继续以电影的形式拍下去。就算已有巨大的故事体量,似乎也不愿戛然美好而止,那只好这样了。

  • 丽柔 0小时前 :

    删减了将近六分钟,说是有一条LGBT线,但有两个地方我也感觉不连贯,一个是老太儿媳妇得病那里,一个是电影男主演去找那个侍者

  • 尉泽雨 5小时前 :

    可以一看,粉丝向,否则会觉得人物太多关系太乱。引入的戏剧冲突是到法国南部继承庄园,唐顿被租来拍电影,接下来是老太太当年的恋爱史、老爸的出身,电影向有声的转变、收音员编剧、导演跟大姐的情谊。算是大团圆结局吧,好多对儿有情人终成伴侣。大姐的毒舌,跟奶奶很像啊,也只有她有能力管好庄园。几年没看,都变化了好多,连孩子都这么大了。

  • 捷靖柔 3小时前 :

    就像塔可夫斯基说的,拍电影就是在雕刻时光。这次的唐顿庄园,可是被雕刻得精美而悠长,厚重感也不只来自老房子和老时代。停留数十年的照片和记忆、电影跨进有声新时代的突破、生命的传承老去和新生,每一样都令人动容。It is a new era

  • 世琰琬 7小时前 :

    唐家屯都开播十二年了啊!拍到现在有种所有人都nice到不真实的感觉。有钱有title真好,我也想住大庄园说posh English。没有老太太日常bickering的Downton没有灵魂!

  • 於景福 5小时前 :

    哭了!我的老夫人😭😭.熟悉的BGM响起,我的眼泪止不住啊。早期拍摄电影的场景结合唐顿庄园的转型以及平民阶层的登场,随着老夫人的离去,一个时代永久地落幕了。好想再看看我们人见人爱的大小姐。

  • 卫巨宽 8小时前 :

    大半年后第一次进影院,看到唐顿屯的人历经风雨后继续生活,有了可期盼的未来,感动。中间数次几欲落泪,太太太美好了,唐顿庄园是一个英式童话吧。

  • 崔雨凝 2小时前 :

    2小时内要把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并安排好令人满意的结果属实不易,对我没看过剧的人来说也没什么障碍,但确实也没啥情怀。

  • 姚韦茹 3小时前 :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小姐还是万人迷海后,托马斯还在搞男人 ,还被剪光光,好像每个人都得凑一对才会幸福,多一星给老伯爵夫人吧

  • 宿和玉 2小时前 :

    一场婚礼开头,一场葬礼结尾,中间贯穿着生老病死与爱恨情仇,导演一流的构图和调度,还有无声电影的死亡和有声电影的诞生,完美。

  • 东青曼 4小时前 :

    【2022/07/02】没想到2022年还能看唐顿庄园

  • 喆天 0小时前 :

    当你看一个电视剧足够久,久到不管是你还是戏里的人生都在经历太多的变迁离别,就会很难不去看它,也很难放手。其实这部想堆叠的元素有点多,整个plot显得很破碎,但是不管如何,他们就像是存在在那里真实存在的人一样。从我高中第一次打开Downton到现在。人总是要告别,因为时间在流逝。这也是一个,好的句点吧。

  • 东门白曼 4小时前 :

    整体感觉就是英伦范,大家都端着,无贬义,所有男的从头到尾穿的都是领带领结,女的除了女仆几乎全穿礼服,英国人仪式感很强,当然可能因为他们是上流社会

  • 仲依波 5小时前 :

    British core最后还是驾驭了Hollywood technique

  • 尹建元 0小时前 :

    尽管很感动。但对小司机因为婚姻跻身贵族社会并越来越乐在其中这一点,很讨厌。

  • 帅白翠 7小时前 :

    感觉这个系列已经有些苍白吃力略显疲态了,但这是满洲里在第四次解封后我看的第一部电影,翻遍了“正在上映”列表实在是没有更有吸引力的选项了。但看着最后滚动的字幕条,看着那么多人的努力和心血还是想高呼,电影真棒!能看电影真好!电影万岁!

  • 卫珉成 2小时前 :

    片中好几处真的会让人想哭啊,离第一季12年了……

  • 孝晨蓓 9小时前 :

    虽然俗套,但这些熟悉的人物还是传承着感动,十年来的过往历历在目。granny这次决绝离去,就是不准备再有续集的意思,很好,因为新时代之后又要开始新的战争,而在那以后这个阶级不再存在,就让这个美满的句点由此告终吧。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