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20世纪初,中国湘西偏远山村,一顶花轿千里迢迢向杨家坳走来。轿子中的女孩名叫萧萧(娜仁花 饰),对于这个只有12岁的女孩来说,结婚更像是一场热闹、好玩的游戏。婚后,萧萧承担起洗衣做饭的家务,还要带着比自己小很多岁的丈夫玩。转眼六年时光过去,萧萧已经成长为顾盼神飞的大姑娘。婆婆为她缠上裹胸部,却无法挡住她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偶然机缘,萧萧与长工花狗萌生爱情,但在这个封闭的山村,等待他们的注定是一场悲剧……
  本片根据沈从文的原著小说《萧萧》改编,并荣获1988年法国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1988年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

评论:

  • 美馨 6小时前 :

    编与导上的掌控力把很琐碎繁杂的长达百天的审判拍得通俗易懂,既不枯燥也不刻意煽情,更难得是从被审判者到审判者,每个人物都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Do you have contempt for your government? ” -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contempt my government has for me.”所以,是「在“自由”地与强权对抗后仍旧感到巨大的无力」绝望,还是「连“自由”地对抗都不曾拥有」更绝望?

  • 路灵寒 0小时前 :

    异常中的日常,是覆盖生活的全方位关怀,那些集体记忆中珍贵的情感和善意,会跨越时间给受困的人类带来力量。没想到全剧只有十二个演员,场景转换,人物多样,内容多元,让人感动,催人振奋,是可以排进前三的音乐剧了。

  • 树正平 1小时前 :

    迅速平行跳切像是纪实闪回,这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事件改编。很灯塔国,该禁,国内就别看这种当庭大声呵斥法官的所谓皿煮,游行示威、公开审判、自由辩论、程序正义的帝国主义阴谋片了, 反正你们又不是没少删禁。陪审团制度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总比各种被代表的好。8.2(原短评论已被删)

  • 驹歆美 9小时前 :

    4.5 我是真的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对政治毫不感兴趣的话看起来也一点儿不费力,索金的剧本能力一如既往的扎实。据说这部电影13年前就立项了,现在美国政治环境下拍出来倒是刚刚好十分合适。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工整了,所有条条框框都是无形地被框死的,演员少了很多发挥的余地。另外,一部电影能集合这么多我喜欢的演员(小雀斑、囧瑟夫和Jeremy Strong)真是不容易

  • 闻人童童 9小时前 :

    情绪饱满的最后宣判一幕与《辩护人》遥相呼应,我深呼吸好几口气才把眼泪压下去。并不巧合的是,两片讲的都是政府蓄意给普通公民思想定罪的故事。

  • 熊坚白 2小时前 :

    朋友,给我一点时间吧,这是我的思想,第一次接受审判。

  • 静美 9小时前 :

    4.5 给剧本跪了,给演员跪了。🇨🇳这辈子下辈子再下辈子都不会有这种电影,哦当然,也并不需要。

  • 秦觅云 0小时前 :

    割席的、伪善的、精致利己的假温和派 好好看看激进派们在做些什么!

  • 登天翰 3小时前 :

    台词那么多,人物还是模糊。剪辑那么碎那么快,反而没带起全片节奏。整体结构摇摇晃晃,只有立场是明白的。

  • 赫连初夏 1小时前 :

    C.不能改变体制就加入体制

  • 游和暖 4小时前 :

    想到一句不太相关的话“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

  • 狄悦远 4小时前 :

    其实片中很多处借着精妙的台词和剪辑都具备了极强的感染力,听了你仿佛都会觉得自己就是美国人。但最后一幕念名字看似来势汹汹,实则煽情失败,所有人如站在美国国旗下庄严致敬一般,却也让人清醒过来意识到:哦这终究还是美国呢

  • 有琴梦桃 4小时前 :

    宣传911期间美国北方小镇接纳临时停靠的大量飞机乘客的音乐剧。从舞台布景灯光音乐到演员台词走位唱段无不体现出百老汇一流的制作水准。对比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片中呈现的诸般美好难免透出一丝不真实。

  • 薛思佳 3小时前 :

    美国电影行业对社会话题的敏感度和创作的速度还是很令人佩服的

  • 糜柳思 7小时前 :

    他们没有审查吗?

  • 美锦 5小时前 :

    welcome to the rock!

  • 琦笑卉 7小时前 :

    影20370:他在求权求公平的时候被封口!他们被逼到橱窗外!历史在重演!请记住,人群中有卧底!会被引诱、误导、嫁祸!博弈的时候你没法解释!不要入断章取义的套!

  • 相修远 5小时前 :

    Captain大爱😍😍😍,一对G从枫叶国吵回美帝最后分手,像极了人间小情侣🤣

  • 濮瑞彩 3小时前 :

    【A】开场便让我欲罢不能,通过台词与剪辑制造的行为反差/思想对立来营造能量,该手段反复而密集的使用,却从不让人感到厌烦。于是情绪在电影标题出来之前都从未止歇,裹挟着超凡的气势冲向第一个高潮。接下来的段落里,剪辑依旧是不弱于剧本的存在,事件的再现/回忆/叙述,多视角台词的重复/反差,观感逐层提升,情绪随之激昂。尽管匠气而工整,却依然有效。个人观点是,不该拒绝这样一部以编剧为主导的「辩论电影」,哪怕高超的剪辑与精致的文本依旧无法掩盖摄影调度上的平庸。但观点与口号仍然具有价值,既然有赋予画面多义性的必要,那也必然有定义画面唯一性的选择,尤其是这样一个时代,此种观点更值得被呐喊。

  • 磨和悌 9小时前 :

    60年代反战主义和民权运动时期的法庭大戏。题材的政治相关度极高,节奏也是把握得动人心魄。然而整个主题铺得略开,匠气也略重了些,尽管不影响可看性。遗憾的是这样的主题到如今,难免有老调重弹之嫌——是文艺界的作用太渺小,还是问题本身太巨大?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